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未来何去何从?ofo是坚持独立还是拥抱收购?
我要发布 我要推广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自建厂房厂房出租厂房租赁工业厂房工业厂房购买厂房结构厂房结构厂房出租厂房厂房出售厂房出售厂房设计出租厂房厂房验收洁净厂房厂房转让厂房造价厂房招租独院厂房丙类厂房厂房租金厂房拆迁二手厂房净化厂房园区厂房简易厂房厂房规范办公厂房厂房结构求租厂房
相关推荐
未来何去何从?ofo是坚持独立还是拥抱收购?
发布日期: 2018-06-28     查看:3914

  如果说在前两年共享单车还能够被称作互联网创业的风口,那么从今年开始,这个风口似乎风不再激烈,人为背后的因素即资本的力量变得更加的重要。当在今年4月份,摩拜都已经被美团收归旗下时,我们不禁要问:共享单车的另一位强者——ofo未来又将会走向何方?下面就随厂房租赁网的编者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从6月份以来,ofo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之前有媒体披露ofo大幅裁员、资金链紧张等问题。当然,ofo这一边以“辟谣”的姿态作为看似有力却略显无力的回击。为了谋求绝地反击,就在几天前,ofo小黄车选择在遵义这个历史上具有革命转折点意义的地方召开闭门会议,号召全员打响反围剿战役,透露出全面独立发展、降成本夺盈利等诸多信息,并推出了神秘的“蜂巢计划”。当摩拜“卖身”美团,哈罗“卖身”阿里,滴滴有青桔的时候,依然坚持“反围剿”之战,从创业精神的角度来讲,ofo可嘉可奖。

  不过,24日晚间有消息称,ofo已卖身滴滴。但这一传言被ofo联合创始人于信否掉。资本之间的抉择我们难以摸索,抛开传言,回到问题本身,在这样的节点上,ofo可能被收购吗?主角是滴滴还是阿里还是另有高“人”?

  咱们先来看看今年ofo的融资情况。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通过动产抵押的方式,ofo将公司的共享单车作为质押物,来换取阿里巴巴共计17.7亿元的借款。这样的一种债权融资的方法,也就意味着ofo可能会面临丧失最后一根稻草——共享单车本身的所有权风险。假如ofo在还期已到无法偿还时,阿里可能凭借着债权人的筹码来收购ofo的股权。

  就目前ofo的股权结构来看,滴滴和阿里分别为ofo的前两大机构股东,滴滴占股24%,阿里占股16%。也就是说在ofo的相关事件上,滴滴手中握着更大的牌,拥有一票否决权。但滴滴也有很大的难关要过。一方面需要与阿里进行合作,比如,对蚂蚁金服“芝麻信用”数据的使用,还有阿里目前也已在积极撮合蚂蚁金服收购ofo。另一方面,ofo并非是一家服软的创业公司,其创始人戴威在性格上可能比滴滴的程维更轴。那戴威能有的选择是什么呢?

  如果选择阿里或者蚂蚁金服

  从企业并购的动因来看,它可能是为追求市场控制能力和规模化效益的横向并购,也可能是为实现上下游业务链和实现管理协同的纵向并购。对于阿里来说,就正如之前的腾讯投资摩拜一样,它需要一个线下的支付入口,以此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流量。而阿里的蚂蚁金服又需要在数据和金融方面获取一个大的突破口,共享单车这样高频又是巨量级的服务场景满足了其重要的需求。

  不过,对于ofo来说,卖给阿里或蚂蚁并非一个好的选择。目前蚂蚁金服占股哈罗单车超45%,拥有很大的控制权。哈罗单车作为新晋的后起之秀,背靠着阿里这棵大树,开启了免押金战略。阿里巴巴学术委员会主席、湖畔大学教育长曾鸣曾不经意间透露,“哈罗单车在一年半内逆袭摩拜和ofo,日订单总量超过了两者之总和”。再加上哈罗在二三线城市的屡屡开城布局,同时又并没有ofo或者摩拜这样先行者的单车折损率那么高,所以哈罗或许更能满足阿里满足蚂蚁的战略需求。如果戴威选择了投抱阿里或蚂蚁,ofo在里面的话语权可能并不会太高。

  如果选择共享出行领域的滴滴

  对于滴滴来说,收购ofo既是一个横向也是一个纵向的战略需求。美团已经获得了摩拜,即使美团自身也表示未来无法保证单车业务盈利,但共享单车这最后2公里的服务场景对于美团的O2O闭环生态来说尤其重要。从今年陆陆续续开展的美团打车或者是滴滴外卖,我们可以看到美团和滴滴的主要战场实际上是围绕人的生活消费与服务,它们有诸多共性之处。因此滴滴对于ofo掌控或收购的欲望也算是等同于求贤若渴。

  从现状来看,滴滴虽然接盘了之前的小蓝,又扶持了自己的“亲儿子”青桔,但是这两者目前都还没有形成很大的气候。如果戴威选择了滴滴,滴滴或许会借用ofo的既有优势,给与大力的支持。当然,这里面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收购的价格与戴威对ofo独立运营的坚持决心有多大。

  在这里,我们再大胆的猜想一下。为何戴威要坚持ofo的独立运营之路,是为了创业的初衷还是有更大的梦想?有一种可能就是,戴威想要把ofo变成又一个滴滴,是想要与滴滴分礼抗衡而不是成为巨头的附庸之品。通过共享单车作为起点,建立共享出行领域的另一个巨头。

  ofo的“自我造血”之路

  如果我们抛开融资,抛开被收购,ofo在这条“自我造血”和“反围剿”的道路上又能够做些什么呢?

  在之前的一场内部会议中,ofo表示要推出一系列的商业化举措。从目前来看,其变现的重要渠道有:APP端内的广告,车身广告,B端的企业合作绿卡等方式。回到了商业的本质后,ofo也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之前两个月的营收超过了一亿元。不过与每月大约需要五六个亿运营成本的ofo来说,依然任重而道远。从最初的粗放式发展与投放,现在的ofo不得不开始更加注重精细化运营。在6月27日,ofo公布了降本增效进展,称单车运营成本降低80%,每辆小黄车综合运营成本已从2017年的1.5元/天降至0.2元/天。ofo的运营负责人周伟国还表示“降本增效和商业化盈利是ofo目前的‘组合拳’”。

  随着七八月份雨季的到来,共享单车受到的磨损会越来越厉害,所以随着时间的增长对于ofo来说并非一件好事。如果说营收还不能跟上运营的成本,同时又不能满足下一轮的融资需求,那么是要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还是要走向摩拜一样的道路?对于ofo,对于戴威来说,选择难而又需要尽快的抉择。

  回首这两年共享单车的发展,再看看在国内互联网圈的创业大环境,公司能够做到这样行业独角兽的级别,却仍然逃不出更大体量巨兽的包围和多方资本力量的决斗。这是否就是所谓的商业的力量?如果,我是说如果,当初摩拜和ofo能够合并,那今天的共享单车市场又会是怎样的呢?


来源:企业林 发布人:企业林 标签: 上海厂房 江苏厂房 浙江厂房

温馨提示: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