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保险行业乱想频出。尤其是车险,商车费改之后,车险市场的诸多乱象被揭开,保监会更是在今年春节过后,一举开出9张关于车险乱象的罚单。更是涉及平安财险、人保财险、太平财险等多家企业,车险市场严查风暴即将来袭。
“继续以农业保险和商业车险为抓手,坚持从严整治、从重问责,坚持高管和机构‘双罚’”。2018年刚行进三个月,市场预料的严监管基调就已显现。而商车费改之后,车险市场的诸多乱象也被揭开。
春节过后的首周工作日,保监会一举祭出10张罚单,9张剑指车险乱象,市场份额居大成的老三家财险公司成了典型。
2017年,财产保险行业保费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541亿元,在保持超10%的增速的同时,财险业务的诸多问题也展露出来,监管层更是曾经在2018年财险监管工作会议上指出市场存在产品背离本源、经营管理激进、市场竞争失序、经营数据失真、公司治理失效、合规意识淡漠、公司内控薄弱、激励机制扭曲八大方面问题。
而2018年的新年罚单,涉及平安财险、人保财险、太平财险、太平洋财险以及紫金财险5家公司,累计罚款金额达到867万元,其中34位相关负责人合计被罚款327万元,7人被撤销任职资格,罚款原因主要有两大问题:参与了与互联网平台公司合作的积分抵扣商业车险保费活动,以及编制提供虚假报表。
祸起“集分宝”抵扣保费
因为四家公司均有涉及,“集分宝”成了热词。
保监会表示,2016年9月-2017年7月,太保财险在某车险平台开展集分宝抵扣商业车险保费的营销活动。太保财险预付资金向某集分宝公司购买集分宝,某集分宝公司收到款项后将相应数量的集分宝发放至太保财险名下的集分宝账户。太保财险使用上述集分宝,在客户支付商业车险保费时直接抵扣部分保费。太保财险通过该种模式销售商业车险保单对应的商业车险保费收入为1.77亿元,太保财险使用集分宝抵扣商业车险保费共计5888.96万元。
与此同时,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平财险也因同样的原因被点名,而在对平安的罚单中,保监会披露了具体的操作方法:2016年12月,平安财险与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息公司)签订2017年业务合作协议,约定定向积分的结算与支付方式。定向积分采用先使用后结算模式,费用通过平安财险账户集中支付至信息公司账户。积分抵扣保费方案由平安财险分支机构制定,主要内容是赠送投保人定向积分以抵扣车险保费。费用发票由信息公司开给平安财险分支机构。
经查,2017年1-6月,平安财险宁波分公司在商业车险业务销售过程中,制定并执行当地营销方案,抵扣保费共计4975.7万元,涉及商业车险保费3.09亿元。
在去年7月,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整治机动车辆保险市场乱象的通知》已明确禁止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及个人通过返还或赠送现金、预付卡、有价证券、保险产品、购物券、实物或采取积分折抵保费、积分兑换商品等方式,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
这种方式看似让利于消费者,但事实上,“该行为扰乱车险市场秩序,短期看可能造成投保人保费负担不公平、不合理,同时造成数据基础失真;长远看可能危及公司偿付能力,损害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费用率飙升 报表虚假
商车费改后,综合费用率显著上升,编制虚假报表成了险企应付监管的新手段。
罚决定显示,2017年6月,为调低车险综合费用率,太保财险向相关再保险公司临时分出安徽分公司商业车险保费6,750万元,摊回分保费用3,300.75万元。预收分保手续费率为48.9%。通过上述处理,在太保财险向我会报送的监管报表中,安徽分公司车险综合费用率从分保操作前的35.87%下降至分保操作后的32.96%,环比下降2.91个百分点。
而同样为达到调低车险综合费用率的目的,平安财险四川分公司一是增加浮动成数分保增加摊回分保费用;二是调低历史年度分出车险保单的评估保单赔付率,调高摊回分保费用;三是调高2016年~2017年车险保单的保单赔付率,调高未决赔款准备金提转差,调高综合赔付率。通过上述方式,该公司2017年前6个月车险综合费用率较前5个月下降9.3个百分点。此外,太平财险四川分公司2017年6月车险综合费用率下降9.3个百分点,2017年7月下降5.3个百分点。
人保财险四川省分公司则通过手工调账的方式,同时在省本级冲减应付工资科目和业务及管理费——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科目2.28亿元。该公司2017年6月车险综合费用率下降3.7个百分点。
由于严重影响商业车险市场秩序,且涉案金额巨大,保监会对相关机构及高管进行了“双罚”:对人保财险四川分公司、太平财险四川分公司、太平洋财险福建分公司以及平安财险四川、宁波分公司的负责人采取撤销任职资格等处罚措施,并责令5家分支机构停止接受商业车险新业务3个月。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前11个月保费数据显示,人保财险市场份额为33.3%、平安财险为20.4%、太平洋财险为9.9%,三家合计市场份额近七成。